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:食用菌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力军

中国食用菌发展近40年,在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5.78万吨,而经过40年改革开放,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万吨,以700多倍的增长速度,从小众产业成为继粮食、油料、蔬菜、果蔬后的第5大农业种植业产业。

  李玉是我国黏菌研究的开拓者,40多年来深耕黏菌研究,发表新种130余个,记录中国黏菌430余种,占世界已知种的43%,成为第一个为黏菌命名的中国人。他建立了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,开创了“一区一馆五库”菌物保育技术体系,为我国菌类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 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,李玉提出的“木腐菌草腐化”理论使木腐菌从“吃木”变为“吃草”,实现黑木耳大田“地栽”革命性转变。他带领团队针对食药用菌产业育种、栽培、加工全产业链进行系统攻关,包括打造菌物种业“芯片”、迭代升级菌物栽培技术、发展菌物精深加工业等,让中国成为食用菌产量世界领先的大国。        李玉团队还走遍全国40多个县(市),推动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,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在7月9日吉林农业大学的报道中李玉表示:

  食用菌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。“很多年以来,人们观念中认为食用菌就是老百姓餐桌上一盘儿菜,实际上不尽然,从宏观上来讲,食用菌是动物,植物,菌物三物融合生产,是一个大的循环,是农业、生态学上的大观念,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,换句话说,在动物,植物,粮食,畜牧生产过程中,如果没有食用菌在推动,它无法循环起来。从宏观来讲,新在食用菌是一个原动力。在新质生产力里,我们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理解三物循环生产这个理念”。

  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元素。“食用菌生物体的结构更适合于人类去摄取,它的细胞壁和动物是接近的,而不是植物的纤维,是磷脂的。食用菌的营养是全价的,是很多动物、植物所不具备的营养元素”。

  食用菌产业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力军。“为什么说它是粮食安全的生力军,食用菌富含大量的蛋白。如果我们遇到大的灾年,粮食都不能生产的时候,可以用农牧业的废弃物生产食用菌,让人们获得提供生命延续的有效蛋白。一定意义上可支撑了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”。

  食用菌是新的可利用的原材料。“食用菌不只能作为蛋白质的储存,同时它还是非常有效的新的原材料,从合生生物学来讲,通过食用菌生产植物肉、菌物肉、菌物蛋白,用菌物材料,造纸,造皮子等等。这也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之新、之奇、之特”。

  李玉表示,菌物生产,特别是食用菌生产是一个非常有光明前景的朝阳产业。

  (张雪)

 

  初审:李松   责任编辑:赵钰   审核:欧阳美华

精彩信息订阅

版权声明
申请合作